🚑🚄❎
AI生成信息从“一眼假”到“深度伪造”,仅仅过了几年时间。几年前,网络上流行上传个人照片生成各类主题海报或视频的游戏,令人们对AI融入生活抱有了更多期待。比如,通过AI换脸实现的“蚂蚁呀嘿”搞笑视频,曾一度霸榜热搜。同时,AI技术应用于天气预报、新闻播报、医疗、手机地图等领域,让生活更加便利。然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有人用自己的照片与某女星素材合成亲密视频,引发争议;某知名办公软件将用户文档用作AI训练文本,引发反对声浪;还有一些人的声音、人脸被AI学习,生成虚假信息用于电信诈骗、造谣……
AI为人们提供新体验的同时,伴随的风险成本越来越高,不仅侵犯了一些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比如,AI生成音频技术的滥用可能侵犯个人的人格权。自然人的声音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是自然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的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侵权案,判决侵权方赔偿原告25万元。又如,AI生成的虚假音视频很容易引发误解,甚至造成恶劣影响,破坏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和网络空间的秩序。今年9月,网上流传某网络平台负责人的负面“酒后”音频ag亚洲游戏国际平台,给该平台招致风波,结果警方调查发现,音频内容系AI伪造。
这些“追着AI跑”的规范手段必不可少,但从AI生成内容的逻辑看,还需从前端发力,即在“投喂”素材训练AI大模型环节做好必要的规制。AI自主学习需要有大量的“学习对象”作为基础,包括声音、文字、语法、图像、热力分布等,这些素材越丰富,AI就“吃”得越饱,生成的内容就越自然逼真。当前,网友使用AI软件上传声音、人脸等个人生物信息时,几乎是不设防状态。此外,AI在获取训练素材时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比如用户为一次娱乐活动而上传的素材能不能被储存和多次利用?相关信息该如何使用?都应有明确的说法。
以手机APP过度索权为例,近年来,很多APP开发运营者为了获取更丰富的用户数据,后台过度索权问题饱受诟病。2021年初,工信部出台文件,明确了“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两项个人信息保护基本原则,要求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当由用户作出自愿、明确的意思表示,同时不得从事超出用户同意范围或者与服务场景无关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同理,AI自主学习也应被划定明确、具体的边界范围。比如,用户上传的信息将被用于什么用途、如何储存及使用,要有类似“知情同意”“最小必要”的规定。
🚣(撰稿:弘邦绍)一碟涪陵榨菜里的匠心
2024/11/01索菡淑♜
内地与香港联合查处一起组织人员偷渡香港案 201名违法犯罪人员落网
2024/11/01令狐朋初❵
【境内疫情观察】全国新增234例确诊病例(2月27日)
2024/11/01任佳亚📟
“被遗忘的小镇”成为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 青海冷湖何以重获新生
2024/11/01濮阳霞国➛
人民网三评“短视频之困”之一:时间黑洞,弊端日显
2024/11/01陆固庆🔰
关注调查|近期野猪频频“下山进城” 如何科学防控致害难题?
2024/10/31胡昌浩🐰
脱发问题困扰超2亿国人,脱发分级诊疗成行业发展新趋势
2024/10/31翁翰昭✂
部分外资产品仍未加入婴配乳粉追溯
2024/10/31金荔明h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方签署全球首个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能力建设执行协议
2024/10/30谢河燕w
中美合唱团联袂在深圳上演大型交响清唱剧《大风歌》
2024/10/30齐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