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非遗”的眼光打开春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年味背后的厚重古韵,感受各地年俗的万千气象。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203所高校的7933名受访者填写的问卷,结果显示,97.59%的受访者对传承家乡的传统年俗感兴趣,86.01%的受访者认为年俗是一代代传承的文化瑰宝,57.32%的受访者认可年俗可以增强过年的仪式感。
“我来自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自我记事开始,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我们家都会在院子里用煤块、木柴和秸秆堆成一个小篝火,我们左权话叫它‘小火’。”提起家乡的年俗,就读于吉林外国语大学的张怿如数家珍AG JACKPOT,“我们还会举行一种传统的特色节目,叫作‘闹红火’,每家会出一个年轻人,挨家挨户去表演我们的民俗舞蹈——左权小花戏。”
不同于一些其他非遗项目,春节是每位华人都参与其中并去传承创新的非遗。无论“几零后”,都有独具年代感的过年故事。当青年邂逅“非遗”中国年,当传统年俗的“老”与赛博青年的“潮”相互碰撞,年轻人在助力春节文化传承,也在为其赋予更鲜活、更丰盈的人文底色。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8.66%的受访者认可青年应当创新性传承春节文化,84.24%的受访者会参与线上集福、抢红包等互动,43.21%的受访者会在看春晚期间参与弹幕互动。除此之外,美发、美容、美甲(27.23%),看电子烟花秀(27.06%),制作过年视频、电子相册(24.27%)等新年俗也受到部分受访者的青睐。
鲜活的春节随国潮奔涌,也为各地年俗带去了新气象。据刘琴介绍,除了打糍粑、吃杀猪饭、祭祖、灌香肠、炕腊肉外,她的家乡还在近年推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新年俗——“村晚”。“每个村出一个节目,合在一起组成一台晚会。”吹唢呐、跳广场舞、打迎宾鼓、唱三句半、小品、唱歌……各个节目会相互比拼,各村的村民来看节目的同时,还会给自己村的节目加油打气。刘琴曾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村晚”中,给节目记分,帮观众摆凳子、发水等。“这种形式很有意思,特别有过节的热闹氛围。”
📣(撰稿:荣锦宗)“厨房5不放,立马变福宅”,不管厨房大小,别放这些物品!
2025/01/27诸葛东娅⚮
新春走基层丨浓浓年味,飘入上海普陀这家爱心照护空间
2025/01/27轩辕民馥📍
上亿度1066秒!我国取得重大成果
2025/01/27支彦艳☟
中年银行人:周期决定业绩,酒量决定职级
2025/01/27戴璐泰🏠
立邦中国:以色彩点亮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承
2025/01/27房启霞♷
人民网评:迎难而上坚持干字当头
2025/01/26乔枝义🔏
长期出入量身定制的"会所"大肆吃喝,毛占彪被逮捕
2025/01/26薛绍兰🖊
运用科技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
2025/01/26宇文启河u
《天生我才一一李白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25/01/25夏侯武琰g
【社论】非遗中国年,上海“第一站”
2025/01/25冯慧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