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非遗”的眼光打开春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年味背后的厚重古韵,感受各地年俗的万千气象。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203所高校的7933名受访者填写的问卷,结果显示,97.59%的受访者对传承家乡的传统年俗感兴趣,86.01%的受访者认为年俗是一代代传承的文化瑰宝,57.32%的受访者认可年俗可以增强过年的仪式感。
“我来自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自我记事开始,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我们家都会在院子里用煤块、木柴和秸秆堆成一个小篝火,我们左权话叫它‘小火’。”提起家乡的年俗,就读于吉林外国语大学的张怿如数家珍,“我们还会举行一种传统的特色节目,叫作‘闹红火’,每家会出一个年轻人,挨家挨户去表演我们的民俗舞蹈——左权小花戏。”
不同于一些其他非遗项目,春节是每位华人都参与其中并去传承创新的非遗。无论“几零后”,都有独具年代感的过年故事。当青年邂逅“非遗”中国年,当传统年俗的“老”与赛博青年的“潮”相互碰撞,年轻人在助力春节文化传承,也在为其赋予更鲜活、更丰盈的人文底色。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8.66%的受访者认可青年应当创新性传承春节文化,84.24%的受访者会参与线上集福、抢红包等互动,43.21%的受访者会在看春晚期间参与弹幕互动。除此之外,美发、美容、美甲(27.23%),看电子烟花秀(27.06%),制作过年视频、电子相册(24.27%)等新年俗也受到部分受访者的青睐。
鲜活的春节随国潮奔涌,也为各地年俗带去了新气象。据刘琴介绍,除了打糍粑、吃杀猪饭、祭祖、灌香肠、炕腊肉外,她的家乡还在近年推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新年俗——“村晚”。“每个村出一个节目,合在一起组成一台晚会。”吹唢呐、跳广场舞、打迎宾鼓、唱三句半、小品、唱歌……各个节目会相互比拼,各村的村民来看节目的同时,还会给自己村的节目加油打气。刘琴曾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村晚”中,给节目记分,帮观众摆凳子、发水等。“这种形式很有意思,特别有过节的热闹氛围。”
✲(撰稿:梅欣栋)投放好自动广告,形成流量正循环
2025/01/27宗政军璧🍿
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交响——上海美术学院初旖作品全国美展进京展览并获奖提名
2025/01/27左阅淑🌉
人民日报来信调查:一份不该制定下发的“红头文件”
2025/01/27谢艳兰🍕
警企联动齐发力、共筑反诈“防护墙”
2025/01/27冯会蝶✐
(新春走基层)冬探中国蜡梅文化之乡:雪映蜡梅香 温泉旅游旺
2025/01/27骆凡维🚏
春节将至 全国农产品供给充足品种丰富
2025/01/26龚家烁🧗
1斤木头燃烧后,只剩下不到1两的灰烬,另外9两多的物质去哪了?
2025/01/26容子广☙
巴黎奥运会|失而复得!罗马尼亚体操选手重获铜牌
2025/01/26严翠蕊h
普京表示愿就乌克兰问题谈判但阻力尚存
2025/01/25管明若h
中青视评丨兰新高铁十年驰骋奏响新时代新疆发展华丽乐章
2025/01/25顾悦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