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完全不知道怎么获取这些信息,订车票订酒店都做得战战兢兢、畏畏缩缩、犹犹豫豫。”多年后,她看到琳妈的坐地铁、坐高铁、订酒店的教程视频,在评论区看到很多像18岁的她一样惶恐忧虑的网友,感触良多。“最近亲戚们又开始催我挑一个条件好的对象,把结婚生子提上日程。后来我在潜意识里会减少和亲人们的联系,当然我也知道他们关心我,但这似乎是一种精神的自我保护:我要远离不必要的压力。”
她指出,年轻人是在暗处享受着“电子亲人”的关心爱护的,并且是可以挑选、跳过、快进的,有需求时就可以立刻看,厌烦了也可以立刻远离,这种关系其实是一元的、单边的。这时年轻人接受这些“电子亲人”的关爱,可能就像一种哺乳喂养关系——当我们感到情感焦虑的时候,赶紧喝一口情感的奶,它可以短暂缓解我们的焦虑不安。但如果要追求健康、稳定的人格成长,“电子亲人”终究无法代替真实的、深度的人际关系。
刘婷解释,“不能继续养它”对青少年就是一个挫折,但它又是恰当的,亲子一起面对了客观现实的困难,孩子的爱心也得到了承认。这是一个正常和子女沟通的过程。在一定的挫折中,孩子没有被羞辱和指责,没有被粗暴对待。在经历恰当的挫折后,孩子可能对父母有些失望,会知道父母无法满足他们所有需要,但是这份紧密、信赖的关系和沟通的可能,还是长久存在的。
另一类是年龄稍大的,可能已经成年的年轻人,他们在以往的亲子关系中真实地受伤了。这种创伤和挫败感使他们和真实的人建立、维持深度关系时,总会感到负罪感、内疚感和被破坏感,更别提修补亲子关系。他们要和他人进行深度的联系,就要翻过内在的大山,压制、挑战自己的恐惧。“那当然很累。怎么安慰自己呢?可能下了班或放了学,回到自己的房间,接受‘电子亲人’的关心。这一天跟人超负荷交流带来的能量消耗,就可以被补充许多。”刘婷说。
对于已经对深度真实人际关系“过敏”的年轻人,他们感到孤独,想要改变,想要线下真实的关系,除了积极勇敢突破自我,尝试交流,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刘婷说:“现在一提到心理困境就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了,但这两者的功能有时候是被放大了的,我们更多呼唤的是社会上年轻人的社团、交流玩耍的组织,还有能够提供介入式帮助的社会工作者,帮助年轻人修复亲子关系,建立新的朋辈关系,重新融入社会。”
🧙(撰稿:宗海启)探秘“华龙一号”:更自主 更经济 更安全
2025/01/13谭馥勇🆎
让“真创新”受到“严保护”
2025/01/13易雨威🌀
北京接诉即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5/01/13耿民欢🧔
福建将乐:“小庭院”里的“大钱景”
2025/01/13储善妹✳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对台湾台中火灾伤亡事故死伤同胞表达哀悼和慰问
2025/01/13公羊茜柔🎻
人民网评:一句话,一面旗,为什么让人热泪盈眶?
2025/01/12阙承鸿❭
重庆观音桥锦鲤大量死亡等一个调查通报…… 这么大批量集中突然死亡,像是投毒之类…
2025/01/12吕涛朋🌙
昆明盘龙:嵌入式解纷机制让矛盾在基层化解
2025/01/12鲁烟倩c
01版要闻 - 安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5/01/11赖以彬h
人民来论:震区热茶,传递温暖更传递力量
2025/01/11耿影忠⚋